欢迎访问赣州市网络问政平台! 返回赣州市政府首页 >> 个人中心
首页 > 发展论坛 > 正文
五四运动在赣南及其划时代的影响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31
      陈安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赣南青年积极响应,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在落后闭塞的赣南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赣南后,赣州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四中学、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即甲种农校)等学校的学生最先响应。他们推举代表,商议声援办法。

      1919年6月1日,赣州各中小学生3000余人,齐集卫府里举行集会。会上,各学校学生代表纷纷登台发表演说,揭露外国列强的侵略罪行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大会还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强烈要求北京政府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

      会后,青年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他们从八角井(今东北路)出发,沿市中心——排楼街(今阳明路)——棉布街(今解放路)前进,并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誓死争回青岛”“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气概。游行队伍沿途还散发和张贴了各种爱国宣传单。

      6月3日,五四运动开始突破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得知这一消息后,赣州学生不但组织了演讲团在大街小巷演讲,宣传爱国必须反帝的道理,而且深入到城郊的茅店、储潭、蟠龙、沙石埠等圩镇,向广大农民介绍全国各地声援五四运动的情况,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他们还在各城门墙上用石灰水刷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勿忘国耻”等标语。

      6月25日,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派出代表诸梦麟、陈毓秀到赣州、南康等地,进行联络并指导开展爱国学生运动。随后,赣州各中等学校推选出朱善平、林宗鸾、张贤儒、黄国雄等成立了赣州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为赣州学联),朱善平任总干事。赣州学联成立后,创办了油印小报《自由钟》,在青年学生中广泛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

在赣州学联的领导下,赣州声援五四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7月,赣州学联邀请商界、教育界的代表共同成立“劝用国货会”,发表抵制仇(日)货宣言,组成“仇货检查队”。同年夏秋间,赣州学联还参加了省学联等团体发起的救济南浔铁路和禁止米谷出口日本的爱国斗争。为声援福州惨案,赣州各校学生开始罢课。他们在《罢课宣言》中痛声疾呼:“学生等不忍大好河山,为日本人所夺,又不忍优秀同胞,为日人奴隶,是以本爱国热情,奔走呼号,以期唤醒国人一致御侮。”这是声援五四运动的延续。在赣州城青年学生的带动下,声援五四运动浪潮遍及赣南的南康、兴国、于都、宁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瑞金、石城、龙南等广大地区。

      这场以先进青年学生为先锋的声援五四运动、抵制日货的斗争,其持续时间之长久、发动面之广泛、斗争内容之深刻、社会影响之深远,为赣南以往的爱国运动所未有。它不仅使赣南人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促进了赣南青年的觉醒,开启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赣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赣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如1940年1月毛泽东所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在赣南的深入开展。五四运动前后,赣州的《商会公报》《唯心报》开始刊登新诗和白话体的短篇小说。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化在知识界已成为时尚。江西省立第二师范、第四中学的教师,带头实行教育改革,用新文化、新思想影响学生。南康、兴国、宁都、于都、瑞金、大余等县,陆续办起了新学。1920年暑假,各中学派出一批教师赴南京,参加国语讲习班,培养语文教学的人才。赣南各学校逐步涌现出一批提倡民主科学、热心教育改革的进步教师。在他们的推动下,赣南的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通过声援五四运动,赣南的青年开阔眼界,提高了思想觉悟,从而推动了以宣传民主、科学和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给维护封建统治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以猛烈冲击。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赣南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一时期,《新青年》《响导》《帝国主义浅论》《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新江西》等马克思主义书刊,在赣南先进青年中广泛传阅。到1926年夏,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赣南大地上落地生根。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赣南的广泛传播,不但使赣南革命斗争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在赣南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也为大革命时期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苏区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为赣南革命斗争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他们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其中袁玉冰、陈赞贤、胡灿等许多人在五四运动后期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后来成为赣南乃至江西革命斗争的领导骨干。比如寻乌籍进步青年刘维鄂、邝才诚、古柏等在北京、上海、广东梅州等地求学期间,不断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逐渐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宁都籍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连政公和在北京读书的温雪堂,也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都籍进步青年李英、丘倜,赣县籍的陈家纪、谢学琅、朱曦东,信丰籍萧凤鸣等,都在外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广州、上海、南昌等赣南以外地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赣南籍青年有近30人,在赣南本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赣南籍青年有15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近代中国问题,在赣南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赣南工农运动相结合中起到了先锋作用,成为赣南青年学习的榜样。

      五四运动促进了赣南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觉醒,使她们冲破封建牢笼,走上社会,成为革命运动的一支生力军。中共赣州基层组织建立后,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赣州妇女解放协会筹备处成立后,组织宣传队深入街头巷尾,广泛宣传妇女解放的道理。信丰、兴国等地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已过去了100年,但赣南人民在声援五四运动中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历久弥新。当前,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和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为把赣州打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赣州市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赣州市苏区精神研究所所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