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长征大剧院运营与发展的建议 已回复 类型:建议
2025-04-16 20:04:36 尊敬的于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您好! 我是一名于都县的大学生,长期关注家乡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作为红色故土的一员,我深感长征大剧院作为家乡红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承载着传承历史与凝聚人心的使命。但近期通过实地观演及与亲友交流,深感大剧院与本地居民之间仍存在“距离感”,并以青年大学生的视角发现剧院可能存在的发展空间,现结合亲身经历与个人观察提出建议,望能为家乡文旅事业尽一份力。 一、演出票价较高,限制观众覆盖面 当前长征大剧院的演出票价普遍偏高,据我了解,嘉宾席158元/张、VIP席288元/张,我认为有些超出本地普通家庭、中小学生、热爱长征文化的中老年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作为于都大学生,曾有幸参与团县委举办的两次免费观影活动,亲身感受现场震撼,但当我想带家人一同观看时,却被高额票价“劝退”了;在抖音等平台我也观察到有于都本地网友提出“票价太高”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了解到县里有时会给单位团体、大学生群体免费发放观影票,如果是想加大宣传,提高上座率,为何不加大本地居民或散客票价优惠呢?虽然有“于都本地惠民票”,但我在其有效期(“2024年12月12日-2025年6月30日”)内点进系统,却提示该活动“已结束”,在此我想了解是何缘由,惠民通道是否已经关闭? 高票价可能导致观众群体局限于外地游客或单位团体等,本地居民因优惠少而参与度低,难以近距离感受家乡的文化瑰宝,也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客源和口碑传播。对此,我的小建议是: 其一,推出差异化票价体系。如学生/教师/退役军人半价票、本地居民“免费观影1次”优惠票、“亲子专场”家庭套票,以及每月针对环卫工人、老党员等群体的公益票等等,加大惠民力度,让长征大剧院真正成为“人民的剧院”。 其二,强化票价性价比感知。如提供增值服务,演出前30分钟开放“长征历史影像展”免费参观,演出后赠送电子版剧照与短视频,提升附加价值。 其三,设置高频次、低门槛的“文化开放日”。如每周五下午设为“红领巾开放日”,全县中小学可预约免费参观剧场、观摩彩排;或每月首个周末设为开放日,为本地居民提供开放剧院参观、红色故事讲解等,联合社区居委会、中小学校,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定向推送预约信息,避免资源浪费。 二、演出内容较单一,场馆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我了解,当前大剧院演出内容以《长征第一渡》大型红色文旅史诗为主,少有其他形式的表演。长征大剧院耗费巨大心血,占地面积也很广,且于都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客家擂茶、茶篮灯、古文诗派等,和大量的红色历史细节如“百家姓门板”“三十万人保守渡江秘密”等,都非常值得展现在人民大众面前。我了解到,广州大剧院实行“周末艺聚”,利用非演出时段举办艺术沙龙、文创市集,年增收超300万元;河南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河南本土文化为核心,打造21个剧场、56个情景空间,剧目涵盖从夏商到现代的河南历史,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市井生活短剧。可以为长征大剧院的运营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案例参考。 除此之外,我也有一些个人建议。其一,创作“本地化IP剧目”。结合于都红色历史细节与非遗资源,引入沉浸式剧场、全息投影、互动体验等现代技术,开发多元主题剧目与方言短剧等等,丰富演出内容,吸引不同客群。其二,分时段差异化运营。为提高场馆资源利用率,可在非演出时段承接研学团,开办文化消费集市、红色文化沙龙,低价出租用于学校活动展演、公司年会等。 最后感谢贵局为家乡文旅事业的付出,长征大剧院是于都红色文旅的“金名片”,作为年轻一代,我期待剧院能在运营中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让红色文化焕发持久活力。 盼上述建议能提供有益参考,如有说法不当之处恳请谅解,期待您的回复。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于都县大学生 2025年4月16日您好!您的来件“关于优化长征大剧院运营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十分感谢您长期对家乡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关注,现对您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复。
目前长征大剧院及《长征第一渡》由于都县长征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经与于都县长征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沟通对接,得到反馈如下:
一、演出票价较高,限制观众覆盖面的问题
1.关于演出票价高:该剧打造耗时2年多,不管是设计团队、舞台设备都是我国一流的,演出团队大,不管是人员成本还是设备维护都较高,每场演出成本高,所以票价偏高。
2.本地惠民票问题:在2025年复演之际,为吸引广大市民,大剧院推出在2月1日—12日期间本地市民可购买惠民票的活动,票价仅需39元,2月12日之后活动结束。如您在此期间已购买票,可延后至6月30日之内看完即可。
3.购票优惠问题:已逐步构建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票价体系,长征大剧院4月份已推出学生票(退役军人票24年就已推出),可优惠购买;另外,为加大惠民力度,大剧院从开演至今,每遇重大节日都会举办惠民专场。比如,每年的春节特惠活动、清明专场、五一劳动专场、母亲节特惠、七一建党、八一建军专场、教师节特惠、国庆专场,在此佳节购票,都可享受优惠购票。
针对您提出的强化票价性价比感知和设置高频次、低门槛的“文化开放日”的建议,涉及城市社区党工委、教科体局等多部门配合和讲解员聘请、广告投放等成本收益分析,旅投公司将进行进一步研讨可行性,也欢迎您能参与到其中。
二、演出内容较单一,场馆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大剧院自项目立项之初,定义为以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演出为主,其他形式的表演暂未得到许可。于都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客家擂茶、茶篮灯、古文诗派等,和大量的红色历史细节等,但根据目前的规划,相关故事比较适用于当地打造,带动当地发展。如您提及的非遗文化,目前于都寒信古村已入选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寻味之旅 食在于都”2024于都非遗美食大赛在寒信古村启动,如果将有关故事及美食单一放入大剧院呈现,势必造成相关乡镇旅游体量的减少。您提出的广州大剧院“周末艺聚”和河南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案例实属宝贵,旅投公司也会给予借鉴,结合实际情形给予研判,用以更好盘活大剧院游客中心及于都大草原业态。除此之外,您建议的结合于都红色历史细节与非遗资源,创作“本地化IP剧目”问题,前期旅投公司与打造南康超级城市ip《天才小鲁班》、兴国超级城市ip《长征总动员》的功夫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了洽谈,但因成本等详细问题未有突破性进展。对于分时段差异化运营的建议,因剧目演出存在临时性加演等现象,旅投公司将给予适时采纳。
我局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于都的红色文旅,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站在全县一盘棋的角度,全面推进“文旅+”“+文旅”。歌曲《从此》作为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的主题曲,厚植家国情怀,反映了于都的光辉革命历史,旋律优美、寓意深远,在全县传唱度很高,被列为于都县歌。我局以本地故事“长征送别”为背景,组织200余名志愿者成立长征源演艺团,创作了情景剧《告别》,定期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演出,打造本地化的IP剧目,3年来演出近600场,给家乡的群众和外来的游客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感受。同时创作了《红军渡 长征源》《永远的红飘带》等系列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红色歌曲,推动于都红色演艺事业发展。接下来,我局将结合于都本地文化,创作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再次感谢您长期关注家乡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于都文旅事业建言献策,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很有参考价值。长征大剧院不仅是于都红色文旅的“金名片”,更是在外学子推荐家乡的最佳“土特产”,希望更多像您这样的热心学子,加入剧目“星推官”队伍中来,吸引更多游客来于观剧,更好为家乡代言、为于都文旅发声。最后,祝您学业有成,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于都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