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县(市、区)网络问政平台! 个人中心
首页 > 发展论坛 > 正文
赣南苏区对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29
   □胡日旺 马晓敏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长征。赣南作为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为红军长征集结出发提供了人、财、物的大力支持,奠定了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

        赣南原中央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主力红军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从10月7日开始,先后电令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从兴国、石城、长汀等地撤离战场,移交防务,开赴于都河北岸集结,进行突围转移的各项准备。10月10日,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分别组成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从瑞金出发,向于都集结开进。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随即抓紧时间补充兵源物资,安置伤病人员,进行思想动员。从10月17日开始,参加突围转移的主力红军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共8.6万余人,跨过于都河,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中央选择于都作为长征集结出发地,除了与战场形势、突围转移的方向路线和地形地势等有关外,更主要是考虑了于都县地处中央苏区腹地,革命开始早,群众基础好,红色政权巩固,既能满足安全保密等政治需要,又能从人力、物资方面对红军给予补充。

        赣南原中央苏区人民为支援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

当年仅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有33.1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前参战,33.8万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子弟倒下。为了支持红军长征,赣南苏区人民要人出人、要力出力、要物捐物。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有5.6万多人,占总数的65%;在中央红军长征前的5个月,就突击扩大红军8万余人,捐献稻谷84万担、被毯2万余床、棉花8.6万余斤、草鞋20万双,采购中西药品10万元,筹集军费150余万元。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渡于都河时,苏区群众组织大批慰劳队,自发拿出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寿材板,帮助架起了5座400多米长的浮桥,保障红军顺利渡河。可以说,没有赣南苏区人民,就没有强大的中央红军;没有赣南苏区人民的倾力支援,就没有红军的胜利突围长征。

        赣南原中央苏区留守部队全力掩护主力红军突围转移

        为确保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顺利突围,长征前夕,留下项英、陈毅、瞿秋白、陈潭秋、贺昌等组成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率领留守红军接替主力防务,安置和保护留在苏区的红军伤病员。同时,实行赤色戒严,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中央政府的全套机构都被保留下来,各部门、各机关仍然保持原来的名称;被留下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各部门负责人,继续照常领导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仍照旧执行,《红色中华》报继续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名义正常出版。国民党直到11月中旬才彻底弄清楚红一方面军主力西移的战略意图。留守红军在强大敌人的包围下,同敌人斗争了5个多月,打击和牵制了国民党近20万军队,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安全突围转移,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赣南原中央苏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和党内斗争的展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发展的正确力量,在艰苦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开始凝聚起来。中央苏区的艰辛历程证明,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革命形势就朝有利于党的方向发展;否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革命形势就发生逆转。这使全党逐渐认识并拥护毛泽东,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为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他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做了重要准备;毛泽东思想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也在这里有了雏形。同时,在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先河和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和赣州时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市委党史办干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